按病组(DRG)付费2.0版分组方案介绍
国家医保局组织专家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建议,深入分析医疗机构历史数据,编制了按病组(DRG)付费2.0版分组方案(以下简称“DRG2.0版分组”)。
一、总体情况
DRG2.0版分组是DRG付费理论和我国医保实践相结合的成果,以我国医疗服务特点和医保实际费用数据为基础,形成的用于全国医保DRG付费的统一分组版本。2019年和2021年,国家医保局分别发布了DRG分组1.0版和1.1版。为进一步优化分组,国家医保局广泛收集地方医保部门、医疗机构及(学)协会近万条意见建议,深入分析2020年以来78个城市的5371万份病例数据样本,组织近千名来自临床、统计、编码、医保及医院管理等多领域专家,召开几十场论证会,将分组升级至2.0版。
二、分组内容
DRG2.0版分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诊断大类(MDC)、核心分组(ADRG)和细分组(DRGs)三个部分。
(一)主要诊断大类(MDC)
设置26个MDC,分为先期分组(MDCA)、新生儿疾病(MDCP)、HIV感染疾病及相关操作(MDCY)、多发严重创伤(MDCZ)和常规分组。每个常规分组包含一张主要诊断表,原则上一个主要诊断唯一入组一个MDC。
(二)核心分组(ADRG)
在每个MDC下,以临床专业规范和数据校验结果为依据编制ADRG,分为外科手术组、非手术室操作组和内科诊疗组,共409个。此外,形成了不作为ADRG入组规则的疾病诊断列表(1849条)和手术操作列表(1827条)。
(三)细分组(DRGs)
在每个ADRG下,综合考虑病例的合并症或并发症、个体特征等因素,运用统计学方法,并结合麻醉风险分级,形成了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(MCC)和合并症或并发症(CC)列表,将ADRG细分至DRGs,共634个,包括251个外科手术组,57个非手术室操作组及326个内科诊疗组。
经统计,DRG2.0版分组入组率为92.8%,代表分组效能的组间差异(RIV)为71.0%。
三、相关说明
(一)回应临床关切
DRG2.0版分组重点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重症医学、血液免疫、肿瘤、烧伤、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,以及联合手术、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。
表 2.0版与1.1版分组变化举例
| 
			 学科  | 
			
			 1.1ADRG  | 
			
			 1.1ADRG名称  | 
			
			 2.0ADRG  | 
			
			 2.0ADRG名称  | 
		
| 
			 重症医学  | 
			
			 AH1  | 
			
			 有创呼吸机支持≥96小时或ECMO或全人工心脏移植术  | 
			
			 AH1  | 
			
			 ECMO或全人工心脏植入术  | 
		
| 
			 AH2  | 
			
			 有创呼吸机支持≥96小时  | 
		|||
| 
			 AA2  | 
			
			 心脏移植  | 
			
			 AA1  | 
			
			 心肺移植  | 
		|
| 
			 AA2  | 
			
			 心脏移植  | 
		|||
| 
			 血液专业  | 
			
			 AG1  | 
			
			 异体骨髓/造血干细胞移植  | 
			
			 AG1  | 
			
			 非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| 
		
| 
			 AG2  | 
			
			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| 
		|||
| 
			 QR1  | 
			
			 网状内皮及免疫性疾患  | 
			
			 QR1  | 
			
			 移植物抗宿主病  | 
		|
| 
			 QR2  | 
			
			 网状内皮及免疫性疾病  | 
		|||
| 
			 QS3  | 
			
			 再生障碍性贫血  | 
			
			 QS3  | 
			
			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| 
		|
| 
			 QS4  | 
			
			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  | 
		|||
| 
			 循环系统  | 
			
			 FM1  | 
			
			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 | 
			
			 FK1  | 
			
			 心脏循环辅助系统植入  | 
		
| 
			 FM3  | 
			
			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 | 
		|||
| 
			 FM4  | 
			
			 其他经皮心血管治疗  | 
		|||
| 
			 FM1  | 
			
			 经皮大血管复杂手术  | 
		|||
| 
			 FM2  | 
			
			 经皮大血管常规手术  | 
		|||
| 
			 神经系统  | 
			
			 BC1  | 
			
			 伴出血诊断的颅内血管手术  | 
			
			 BB1  | 
			
			 神经系统复合手术  | 
		
| 
			 BB2  | 
			
			 伴出血诊断的颅脑手术  | 
		|||
| 
			 BB3  | 
			
			 伴肿瘤诊断的颅脑手术  | 
		|||
| 
			 BB4  | 
			
			 伴创伤诊断的颅脑手术  | 
		|||
| 
			 BB5  | 
			
			 其他颅脑相关手术  | 
		|||
| 
			 BT1  | 
			
			 病毒性脑、脊髓和脑膜炎  | 
			
			 BT1  | 
			
			 病毒性脑、脊髓和脑膜炎  | 
		|
| 
			 BT2  | 
			
			 细菌性脑、脊髓和脑膜炎  | 
		|||
| 
			 BT3  | 
			
			 神经系统的其他感染  | 
		
(二)升级分组方法
一是优化临床论证方式,在原有31个临床论证组独立论证的基础上,建立了多专业联合论证模式,如开展耳鼻喉科和颌面外科、心脏大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的联合论证,分组结果兼顾各相关学科规律,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。
二是升级统计分析方法,实现“多目标同时优化,获得最优方案”的效果。对遗传算法形成的MCC和CC应用麻醉风险分级进行校验、优化,提高了能够影响资源消耗的其他诊断的定位精准度。
(三)完善分组规则
根据ICD-10和ICD-9-CM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共识,将附加说明疾病或手术情况、明确不可作为主要诊断以及常规小的、门诊可进行的手术操作列为分组方案排除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。各地在数据填报时,按照医疗保障结算清单的要求正常填写,但是不作为分组方案的入组条件,既能精准定位分组特征,体现核心诊疗价值,又能促进规范填报数据。
相关信息:
2024年7月23日,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和按病种分值付费2.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(医保办发〔2024〕9号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按病种分值(DIP)付费2.0版病种库介绍
什么是HIS?医院HIS系统全称及概念定义
什么是LIS系统?LIS医学实验室检验系统介绍
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
医学影像数据智能辅助质控
医学影像智能辅助治疗